2016年8月10日,蒙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切实了解和掌握七月下旬以来高温等气象因素对蒙城县夏玉米生长的影响,按照县农委部署,蒙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粮油站、植保站8位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在分管业务主任带领下,于 2016年8月8日~10日,通过走访农户、田间调查结合调阅气象资料等手段,对我县部分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玉米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调查地点
本次调查涉及农业示范场、乐土、辛集、岳坊、小涧、坛城、庄周、双涧等乡镇。
二、缺粒现状及表现形式
(一)表现形式。
本次调查发现玉米缺粒现象在大田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侧面不实,即果穗一侧自基部到顶部整行没有籽粒,穗型多向缺粒一侧弯曲;二是整个果穗结粒较少,在果穗上呈散乱分布;三是果穗基部不实,即果穗的下部有一部分不结实。
侧面不结实
整个果穗结粒较少
(二)缺粒程度。
通过对不同地块、品种、播期的夏玉米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6月10日之前播种的夏玉米缺粒程度均在5%~25%之间,个别严重的地块高达30%以上。6月13日~15日播种的玉米缺粒率在10%以下,6月15日以后播种的田块几乎没有缺粒现象。
三、缺粒原因分析
缺粒发生的原因主要与气温、土壤墒情、播期等因素密切相关。从调查组结果看,造成我县玉米授粉结实不良、缺粒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高温热害。
农业生产实践表明:在土壤墒情不足的情况下,若玉米花粒期(抽雄吐丝至扬花授粉)气温≥32℃(超过8小时)或≥35℃(1~2小时)或≥38℃(持续1小时),光合效率下降40%,玉米植株抗逆性急速下降,严重影响正常的散粉、吐丝及授粉,结实性大大降低,易形成缺粒或秃顶。玉米花粒期气温高于32~35℃时不利于授粉,将会导致玉米花粉活力降低或花粉死亡,造成吐丝困难,或花丝丧失受精能力,不能完成授粉结实过程,雌雄穗不协调,结实率下降,从而形成果穗秃顶或缺粒。据苗期监测结果及气象资料分析:7月23日至8月2日,我县部分玉米正处于花粒期(抽雄吐丝至扬花授粉),气温持续偏高,日最高气温均在35℃以上,特别是7月下旬,我县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平均值高2.5℃,旬极端最高气温36.7℃,是造成玉米缺粒的主要因素。
(二)墒情不足。
据蒙城县土肥站7月24日土壤墒情监测结果:全县土壤0~20cm土层相对含水量为65.4%左右,土壤墒情不足,尤其是土壤表墒严重不足,部分田块旱情较重。7月26日,全县有小到中雨过程,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未能彻底缓解土壤旱情。据气象资料分析:7月下旬降水量44.2mm,较常年偏少32.7%,而此期玉米正常生长发育适宜含水量为75%~80%,土壤墒情不足等严重影响了玉米的生长发育,对玉米抽雄、吐丝、授粉、结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调查发现:6月月26日降雨量在30mm以上的地块,缺粒程度在5%~15%,降雨量小雨30mm的田块,缺粒程度在10%~20%之间。
(三)播期。
通过调查发现:在6月10日前播种的田块,玉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粒花粒现象,缺粒程度在5%~25%之间;6月13日~15日之间播种的,缺粒程度在10%以内;6月15日以后播种的几乎没有影响。
(四)生育进度。
调查中发现:同是6月10日前同期播种的玉米,生育期偏长的品种,缺粒程度比生育期偏短的品种相对较低;6月15日后播种的玉米,缺粒极少。由此看出,同一播期不同品种及同一品种不同播期,田间缺粒表现程度均有差异。
四、下一步防灾减灾措施
(一)及时防病治虫。
加强玉米后期病虫害尤其是玉米褐斑病、弯孢霉叶斑病、玉米螟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
(二)进行叶面喷肥。
结合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做好叶面喷肥工作,以增强叶片光合效率,防止玉米后期早衰。
(三)切实加强排灌。
根据降雨情况,及时做好排灌工作,切实减轻旱涝灾害。